在看了一下杭菊後..我們便前往附近的一個小古道走走..
在書上發現..苗栗似乎有不少小古道.像是挑鹽.挑碳古道..
這次我們要走的就是挑鹽古道..從杭菊那裡開過來不用二十分鐘便可以抵達
IMG_1545.jpg 

從九湖台地開過來時..
中間會經過一個很多人前去參拜的廟宇..
經過他們的停車場..
有一堆遊覽車停在那裡..

之後到達古道時..
幾乎沒有什麼車..
算是一個有一點冷門的古道..
DSC_3206.jpg

而古道的入口..
非常明顯..
因為入口前立著一個寫著"挑鹽古道"四個字的大標誌..
DSC_3178.jpg

古道的沿路都是用石頭堆砌成的樓梯..
不會很陡..
但也沒有說很好走..
IMG_1573.jpg
IMG_1587.jpg

我們家的小阿DI..
最喜歡的時光就是去安親班.河濱公園..再來就是去各處爬山走走..
這天又是滿足了他爬山的慾望..
他一路都是和阿毛毛走在最前頭..
DSC_3152.jpg

古道沿路的植物生態..
希望可以多下點雨..
讓這些植物可以長的更好..
本篇遊記於瘋台灣苗栗民宿網同步發表
IMG_1569.jpg

IMG_1565.jpg
IMG_1556.jpg

在路上..
阿白發現了一整群的螞蟻在覓食..
感覺還蠻壯觀的!!
DSC_3153.jpg 

在路上無意發現的刀疤石頭..
覺得很酷就把他拍了起來..
IMG_1582.jpg

一路都是走樓梯..
但長度沒有很長..
下坡時.我們大約只花了十五分鐘就到出口了..
大家在這裡小小的休息了一下..
馬上又往回走..
DSC_3161.jpg

上坡路我們大約花了二十五分鐘也完成了..
等我爬到出口時..
DIDI和阿毛毛二個快腿族的..
早在那裡休息等我們了..
IMG_1590.jpg

回來台北查了一下古道的資料..
才發現我才發現原來我們那天走的只有上半段古道..
所以我們來回大約花40分鐘左右便走完..
而通往飛牛牧場的那段才是比較長的古道段..

從最上方的古道段..
可以遠望下方的飛牛牧場..
IMG_1591.jpg

後來小毛和阿白也上來了..
大家便在停車處休息順便享受一下這難得悠閒的時光..
IMG_1612.jpg

在我們休息之中..
發現了一件很特異的事情..
有四.五台車的人..
到這裡只和"挑鹽古道"的標誌拍照..
原本以為他們是來爬山的..
結果他們是特地停車下來拍完照..
都拍了好一陣子才閃人..
原本以為是單一現象..
沒想到到我們走之前..
爬山的人..
遠不及來拍照的人啊..
IMG_1622.jpg

休息了好一陣子..
大家來拍張合照..
可惡的DIDI是超級不配合的啦..
從頭到尾都不看鏡頭..
IMG_1620.jpg

在古道休息了一陣子後..
我們便前往茶園和九湖台地繼續拍我們的照片..
IMG_1640.jpg

這片茶園很大..
但有些地方其實茶並沒有很密..
我們都是抓角度..
所以很多張看起來都很密..
事實上..有些地方長的是像這張照片的前處..
雖然有茶園..
但樹有些乾枯了..
IMG_1646.jpg

不過大部份的地方..
茶都還是很茂盛..
IMG_1654.jpg

在拍完茶葉後..
我們便準備回到後來發現盛產杭菊的九湖台地拍照..
IMG_1655.jpg

寫完古道行之後..
再分享照片前..
先分享一下挑鹽古道的資料..
(資料來源:今日新聞(2009/11))

古道熱興起之際,各地隱沒於荒煙蔓草中的舊路,紛紛被清理出來,
介於苗栗縣銅鑼鄉與通霄鎮之間,也出現了一條「挑鹽古道」,
另一同名的古道則位於彰化縣社頭鄉清水巖附近。

更精確一點說,苗栗的挑鹽古道位於銅鑼鄉九湖村與通霄鎮南和里,
且絕大部份路徑在通霄境內,目前殘存的古道雖僅1公里多,但它的重現江湖,
卻讓人們有機會再踏上先民篳路藍縷走出的路徑,古道四季皆有獨特風情,
尤其是春末油桐花開,以及秋末杭菊花開之際,同樣的雪白浪漫,
卻因季節而給人不同的感受。

更精確一點說,苗栗的挑鹽古道位於銅鑼鄉九湖村與通霄鎮南和里,
且絕大部份路徑在通霄境內,目前殘存的古道雖僅1公里多,但它的重現江湖,
卻讓人們有機會再踏上先民篳路藍縷走出的路徑,古道四季皆有獨特風情,
尤其是春末油桐花開,以及秋末杭菊花開之際,同樣的雪白浪漫,卻因季節而給人不同的感受。
IMG_1574.jpg

古道築於清道光年間,從字面上的意義看來,自是當年從通霄以人力肩挑食鹽至三義、
銅鑼的山間要道,然而,就像俗稱「魚路古道」的「金包里大路」不僅挑魚一般,
苗栗公館、大湖、卓蘭等山區的茶葉、樟腦也經由這條古道運往海邊,鐵路開通後,
通霄的木炭也是經由古道供應山線鐵路之用,直到便捷的公路開通,才逐漸荒廢

西端的通霄雖是靠海的鄉鎮,但卻不曾出現過鹽場,這鹽從何而來?

台灣傳統產鹽的地區,早年多分布在彰化鹿港、嘉義布袋、台南北門與七股等地,
直到今日,人們還慣稱這些地區為「鹽分地帶」。通霄目前的「精鹽場」
是後來的民國64年6月才完成試車運行的。

當年陸路運輸並不方便,海鹽多藉由舟楫從上述地區載運至通霄港,
再用牛車載運到通霄鎮城南里三鄰附近的「鹽館埔」存放。「鹽館埔」
這個地名在比較詳細的地圖上仍可找到,約在今「苗38鄉道」
大南窩口的北側,距離現存古道西端入口,約莫還有3公里之遙。

「鹽館埔」以上,牛車無法通行,接下來的路程只能靠人力肩挑。
挑擔上的貨品會是鹽、糖、海鮮,甚至會是更大型的民生用品,如牛車用的石輪、
大水缸,鹽對於喜愛醃漬物的客家人,尤其重要。往東走的挑夫,會走到銅鑼、
三義甚至遠赴大湖、卓蘭;回程的肩上就換成海線沒有的皮貨、山產、茶葉等物資。
IMG_1580.jpg 

過去的挑鹽古道從「鹽館埔」到銅鑼九華山,約莫4公里,全是土石上坡路,
上到山頂的九華山再往銅鑼、三義,還有好長好長一段蜿蜒山路,
現在開車到銅鑼車站,少說還得20分鐘,其艱辛可想而知。

現存的古道分為上、下兩段,從通霄方向前來,下段路口約在「苗38鄉道」4.5K處。
約300公尺的路徑,不規則的石頭鋪排向上,坡度較陡,彷彿不見盡頭,石塊表面磨得光滑圓潤,
且深深嵌入特有的紅土中。路徑狹窄蜿蜒,走來稍感辛苦,直到「苗38鄉道」5.5K處再度與鄉道碰面。

繼續上行百公尺,便接到古道的上半段,同樣的石塊路徑,卻比下段好走,
原因在於中間放置較大的石頭,方便踩踏,兩側較小石頭作為固定大石頭之用,
小石頭也發揮排水功能,石階從古至今仍很完整,應該就是得力於這種施工方式,
也見證了先民築路的智慧。
DSC_3147.jpg

古道所在位於苗栗丘陵東界的銅鑼斷層上,屬於砂礫層台地,樹種多為低海拔闊葉雜林,
以相思樹、油桐、榕樹為主,筆筒樹及蕨類也很豐富,其間還有幾棵老邁的的茄苳,
濃密樹蔭下踏走,充分都能感受林間幽深靜謐的舒適,
每年4、5月間,油桐花撒滿古道石階,最為動人。

看到一面寫著「上有急風,稍做休息以免感冒」的木牌,古道便已接近頂點盡頭,
雖然覺得木牌上的「急風」應該是「疾風」,但這樣似乎太嚴肅了點,
還是應該衷心感謝立牌人的好心嘍!

挑鹽古道頂端往苗栗銅鑼方向,先是一片開闊的茶園,再經過九華山大興善寺,
若在中午左右抵達,可入內享受免費的「平安麵」,
山下的九湖村台地,也是個極具季節特色的地方。
IMG_1635.jpg
IMG_1637.jpg

無論從苗栗銅鑼端往下走,或從通霄端往上走,挑鹽古道有點陡度,
安步當車、邊走邊休息賞景,倒也還輕鬆。古道山腳下的縣道沿線,分布多家酪農戶,
其中「飛牛牧場」最具知名度,進入園區前的一長段木棉道,場內的大草坪、
牛羊牧區均極宜人。縣道南行續走「苗48鄉道」,福興里山區內,
還有更多休閒農場,各具特色。
IMG_1591.jpg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最後分享一些挑鹽古道的照片..
IMG_1602.jpg
IMG_1601.jpg
IMG_1598.jpg
IMG_1549.jpg
IMG_1570.jpg
IMG_1585.jpg
IMG_1626.jpg
DSC_3177.jpg
DSC_3144.jpg
IMG_1595.jpg
DSC_3165.jpg
DSC_3231.jpg
DSC_3228.jpg
IMG_1652.jpg
IMG_1606.jp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bsgfri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